省的文字演变,省的汉字演变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省的文字演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省的文字演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在古代是如何区分的呢?
省级行政单位,历朝历代叫法不一。
秦朝叫郡,西汉叫州,东汉叫校尉部,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叫州,唐朝叫道,宋朝叫府路,元朝叫行省,明朝叫布政使司,清、民国叫省。
以西安为例。
西安关中平原,不属于西北黄土高原。
西安人的根在河南。
西安自古属于中原河南,西汉时期,西安就隶属于河南司隶州;东汉称司隶校尉部,由洛阳统领;三国时期归许昌管辖;直到西晋才从河南划出,划入雍州边缘。
西安人百分百能听懂河南方言,但听不懂西北方言。
西安人也希望自己属于中原。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所谓“省“,其实比较正式的是”一级行政区“,就好比美国的州、英国的郡,不管你怎么称呼,内在实质都是一样的。
中国的统一史,是从秦开始的。所以头一个,咱必须得说秦,秦把全国分为36个郡(后来增加到40个郡)。有人曾问司马,为什么要分为36个,而不是12个、24个或48个、64个?司马说:因为大秦帝国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是48个郡、64个郡,数字的提升必然意味着事务量的提升。以当时秦朝***的统计与行政能力,恐怕是难以驾驭如此繁重的事务——其实,单是36个郡的报告,已经让秦始皇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了。
那么为什么不少一点,譬如十几个呢?
汉朝真这么干了。因为到西汉那会,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大汉帝国的郡已经达到了秦始皇难以望及的高度——公元前104年,全境共有一百零九个郡国,而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则是6000万人——而秦朝统一天下之际有3000万人口,被秦始皇的暴政和秦末的战乱折磨死1200万到1500万,因此到西汉初年全国仅有1500万到1800万人口。要知道一个中央***,它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36个郡治理起来都已经很费劲,更何况是100以上的数字呢?
所以汉朝就不能再维持以郡为一级行政区的局面了,汉武帝决心重新搞一套,那就是所谓”州“。”州“一开始并不是行政区,而是监督区,即所谓中央监察组,下设十几个地方监察组的意思。但到东汉时期,便演变成了14个一级行政区,即13州和1个西域都护府。
但事实证明:十几个一级行政区真的不行!因为管辖的区域面积太大,如果军事、经济、行***力一手抓,很容易就形成独立割据局面——到了汉末,真的出现了。益州的刘焉,就是头一个割据一州打算做皇帝的人。对此,历史上有刘焉”造作乘舆车具(天子所用的车架)千余辆“的记载,当时的荆州牧刘表上言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意指其图谋不轨)"——但话虽如此,刘表在荆州,其实也是割据自立。
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其实一直要到唐朝。唐初,又在州(郡)之上,增加了”道”,而且和当年的州一样,起初也是监察机构,一共是十个——其实我们之前已经讲过,十个太少,是不行的——所以到唐睿宗时期,这个道的数字已经达到了23个。
正是在唐朝“道”的基础之上,宋朝把全国分为24“路“——事实上,这里已经很像是现代的”省”了。应该说,这个数字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宋朝疆域面积较小,24个路,大体上就可以对应现在的省。
元朝虽然是第一个***用“省”作为一级行政区的朝代,但在数量管理上显然不如宋朝,那么大的地理面积,居然只设立了12个行省(1个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这就出问题了。不过百年,便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元末,朱元璋控制江南省,陈友谅控制湖广省,明玉珍控制四川省,便是行省逻辑的一种体现。
但元朝的省,却打破了以前的以地理为划分依据的原则。典型案例是原属于蜀地的汉中,从此便划入陕西,成为陕西的南大门户。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巴蜀割据,使得中央朝廷必须把完整的巴蜀,划出一小块来,而这第一步就是汉中归陕西。
农民回答谢邀,
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从古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更好的统治国家,把国家划分为小块的区域便于管理,后延续各个朝代,大体从中央到地方分为***管理,
现在的省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新调整划分的,有的省是延续老名没有更改,有的是重新组建的,还增设中央直辖市,直属中央管理,
江苏省在古代没有这个省,只有江宁府(南京),苏州府(苏州l),苏北是扬州府(扬州),解放后把三府合并为江苏省,取省名是江宁和苏州第一个字为省名,又称苏南地区,以长江分
界统称苏南苏北,扬州府称苏北地区,省***设在南京,省下又划分地级市,地级市下又划分为县级县市,从中央到县级是四级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更好的领导和管理。
现代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指大一统之后面对辽阔的疆域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而设置的,因而可从秦帝国统一中国开始说起。
秦帝国时期面对,为巩固统一后***,地方主要设置郡县两级,期中郡级类似今日省级行政区。
汉帝国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汉帝国早期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为郡国并行,其后演化出州一级。
唐王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为道、州、县***,其中道一级类似现在省级行政区。
宋王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则为路、州、县***,路一级类似现代省级行政区。
元王朝时期行中书省则作为地方最高常设行政级别。明清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大体变化不大,主要为名称以及统辖区域的变化。如:
关于省份的由来,大家都知道吗?
前言:中国各省的简称是中华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汉语汉字的使用者来说,找到各省简称在历史,风物上与这个省的联系并不困难。它们也因此成为了串连居民共同记忆的链条。不过由于历史的流转,很多省简称原来选定的原因己经被很多人遗忘。。这里我简单讲一下我的故乡,山西省;山西省的由来: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没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至今。。。晋:春秋时属晋地,故简称晋。。(一):山西晋祠。(二):山西、晋祠。。。
省份的形成,应该有一个漫长的演变和完善的过程。
传说尧时分天下为***。禹掌权时天下分为十二州。而周朝实行的是封土建国,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授予他们爵位,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秦始皇时取消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刘邦建汉后沿袭了郡县制,增加到一百零五个郡。郡的最高长官称郡守,后改称太守。汉武帝时开始在郡上设制十三行部,部的长官称刺史,每个行部管辖几个郡。到东汉灵帝时,朝廷派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管一州军民,中国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制。
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后,因为东汉末年州郡的区划混乱不堪。所以改为州县二级制。而杨广继位后,又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两级制。但实际上天下的郡数已经远远超过了秦朝时的36郡,达到了190郡。
唐朝建立以后,***用了道、州、县***制。宋朝基本继承了唐朝的区域划分制度。改道为路,直辖于中央,地方上实行州、县二级制。
元代开始,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最高一级的行政单位为行省(简称省)。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最初是一种临时设置,只管军事,后来演变为监管民政,其长官也由中央官吏变为地方官吏。开始全国分为10个行省,后来有些行省区域过大,就分开置省,省份渐渐增多。
元代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明朝初期,沿袭了元朝的行省制,后来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作行省,简称省。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了现在。
至于各省份的名称,较多的是就地取材,以地理环境取名。如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界,黄河两边为河南河北,洞庭湖又分出了湖南湖北两个省。而我们浙江是因为境内有钱塘江而得名。
秦朝实行郡县制,现在中国地方行政区划,为什么是“省”而不是“郡”?
郡的管辖范围范围小于现代的省,但略大于现代的地区,管理下辖县,但县令任命权在皇帝手里。随着社会进步和交通能力提高,中央和地方管理社会应对自然灾害和军事***的水平大大提高后,比郡大一点的省,在明代成为行省,全国13.个行省。比现代省大的多,这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制的举措。
郡在中国历史上的权利一直上有中央下有州县的侵挤,比较尴尬。
主要的是跟人类喜新厌旧的习俗有关。元以前的各种称呼慢慢地留在历史记忆里,剩下的就是元人开始的(行)省的称呼被后人喜欢而传下来了。就跟某些古地名被新地名代替一样。
秦的郡县制确立了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地方的基本模式,后续各朝不管怎么改也出不了这个模式。省的由来于隋唐的三省六部中的中书省,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代理中书省管理地方,明清继承改良后形成现在省一级的行政概念。在我看来现在的省相当于秦时的郡,县还是秦时的县,只不过多了市这个衍生行政层级而已。
秦朝郡、县制与当代省、市、县制度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现代更加完善、细化了而已。
春秋时代的郡大多建于边境地区,区域虽大,地位却比县底。比如晋国的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宣布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到了战国时代,秦国由商鞅变法而彻底废除了世袭分封制,而全面施行郡县制,郡从此就被划分为比县大一级的行政单位。秦国乃至秦朝是百分之百的郡县制,而汉却是复辟了部分封建制,[_a***_]后来的各朝各代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复辟周制。
现代人口大量增加,国土也比秦代更广大,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郡、市、县***的划分。不过这与秦朝的郡县制没有质的变化,而秦与周却有着质的变化。
至于行政区域的名字,是叫“省”,还是叫“郡”,我觉得实在没啥可讨论的,名永远只是名,我们管它叫什么,其实与事物本身没有大关系!
我们现在是继承清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继承明朝,明朝虽然是布政使司,但还是行省制。开创行省制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因为元朝疆域很大,忽必烈把仅次于中央的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称为“行中书省”,比如辽阳行省、岭北行省、江浙行省等意思是执行中央中书省的政策。
什么时候用到省份简称?
清朝光绪五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与大沽海口炮台之间架设电线,试通电报。
光绪二十四年,为提高政务效率,清***正式使用电报传达政令。电报必须简要,需要各省使用简称。
省可以组什么词?
组词是节省。省钱
造句
十二、我把每月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储蓄了起来,以备急用。
十三、王师傅利用工余时间修旧利废,为厂里节省了不少资金。
十五、连日来他省吃简用节省了一些钱,用于支援灾区了。
省份,跨省,省界,省钱,省事,省心,省着,节省,***,省委,省电,省内,省外,外省,大省
“省”,普通话读音为shěng、xǐng,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省”的基本含义为地方行政区域,如省份、省会;引申含义为节约,不费,如省钱、省事。
在日常使用中,“省”也常做名词,表示察看,如省察。
“省”,初见于商朝甲骨文中,本义是视,查看,“省”在我国古代是行政区域名称,用作动词是减少、精简、节约。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省”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省的文字演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省的文字演变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2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