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文字演变,邮票的文字演变过程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邮票的文字演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邮票的文字演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邮政寄信的演变?
中国邮政创建于清朝后期,第一枚邮票即清朝的大龙邮票。经历一百多年的演变,現在已经是世界500强之一。是国有大型企业。現有员工近百万。年产值近百万亿。现在已经农村是村村通邮,每个乡镇均有营业网点。网点布满全国。与世界上一百多国家通邮。
邮票还会继续贬值下去吗?
新邮票不会升值了。能保住面值就不错了!老邮票能继续升值。尤其是老小型张邮票。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信息发达了。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一个手机电话就解决问题了。还有发微信沟通。写信的人极少了!邮局快递也不收邮票。消耗当然就少了。存世量太多当然升值困难了!
2,发行量过大
邮票要升值,就要有缩量配合。都不寄信消耗邮票了,还要那么***行量干嘛呢?按目前情况发行量在80万枚以下还算靠谱。
3,邮票每年发行套数太多。
可以压缩到每年15套以内。只出精品。另,小型张和小本票太少。
就目前的行情来看,邮票想要有回暖很难,邮票现在是失去了它本该有的使用功能,现在它本身的价值就已经没有,除了邮票爱好者之外,基本没人去了解和关注邮票的存在;而且每年的发行量还很大,但是没有消耗,只是像征性的发行,邮票从一开始是一种实用品,到后来演变成一种收藏品,作为一个收藏品来说,量太大就没有收藏价值,如果没有人玩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的东西就没有价值的体现;邮票作为国家的一种“名片”,不应该被遗忘,如果要重整邮票的繁荣,唯有在发行上作调整,让它成为一种稀缺的品种,只有一个有效的办法:减量,每套的发行量大大减少,每年的发行套数也要减少,像纪念币一样,每年发行一两套就好;量,才能改变邮票的未来!
1、邮票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仅余收藏价值,邮票的代币属性已经发生了更本改变。
2、84年的电影《邮缘》,是整个中国集邮事业的最高光时刻,这部电影也为中国继续培育了两千万七零后集邮爱好者。但是,如今的70后,也已经退出社会中坚力量,集邮爱好者和集邮市场已经严重萎缩。
3、失去了使用价值,失去了群众基础,失去了市场流动性、失去了增值和变现能力的“邮票”比任何一种投资型产品(如:纪念币)都更艰难。
4、邮票发行体制和发行规模、发行理念都应该转变为“为收藏而发”,而不是兼顾市场流通需要,一句话,发行量要小,邮票质量要精。
休克疗法,是目前集邮爱好者的呼声!
主管部门应该及时体察民情,作出明智决策。挽救集邮市场于危墙之下!
在收藏领域,邮票已经走下神坛,往日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了。邮票失去通信功能,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的命运。
小小方寸邮票,能看出一个国家的政治风向,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人物、风景的载体。邮票虽然只剩下收藏这唯一的功能,还需要邮政返还其收藏属性,取消利用邮票做为圈钱的工具。毕竟邮票对人们的影响力还在,基础牢固,一旦老邮民远去,被新一代彻底抛弃,邮政再醒悟就为迟已晚了。
近十几年的大多数邮票,发行量就是存世量,继续贬值下去是必然的,一文不值都是有可能。但***邮票、老纪特等老精稀邮票还是有价值的,部分成为古董文物也有可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邮票的文字演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邮票的文字演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2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