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语言教学目标,学前语言教学目标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语言教学目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学前语言教学目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前教育职业目标?
1.首先是教师需要掌握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教师能在日常中逐渐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教师对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教师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身为教师需要随时了解并更新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6.教师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以上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1、 社会性教育总目标:
① 在幼儿园能快乐地生活,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活动,有好奇心,有活力并充满自信;
② 乐于与人交往,信任父母教师等成人,友好地与同伴相处;
③ 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和积极的自尊感,并有基本的控制能力;
④ 能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逐步理解基本社会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⑤ 了解本民族文化,同时对我国少数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感兴趣并乐意接纳;
⑥ 能认识、分辨基本的情绪,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也能理解他人的情绪;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
1、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
3、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
4、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
5、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学的观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什么来决定?
结合我国学前语言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每一方面的目标,都应包含3部分的内容,即认识、情感与态度、能力与技能。儿童语言发展的每一点都是这3个部分的同步发展。也就是说,知道了什么、愿意做什么、能够干什么,这3者是统一的。在语言教育方面,
与其他教育一样,那种只重视能力或技能而忽视认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的教育,很难想象能够促进儿童语言获得真正的发展。以“倾听”行为培养为例,如果学前儿童不懂得听的重要性,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捕捉周围的语言,怎么能够掌握倾听的能力和技能,又怎么能使他们建立倾听行为,在这方面得到了提高呢?因此,只有懂得了某一方面的道理,了解了某一方面的知识,表现出了积极从事某一方面活动的意愿和态度倾向,并具有从事某一方面活动的能力,才能说学前儿童的语言在某一方面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语言教学目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语言教学目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3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