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字的演变 ,玉文字的演变过程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玉文字的演变 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玉文字的演变 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代因佛出现的玉飞天,历代多有演变,其属于配件还是挂件?收藏价值如何?
这个话题根具体东西多大有关,在50克以下是吊坠,50~80克是佩,80~200克是把件,200克以上是摆件。
飞天是一种舞蹈和飞升境界的题材,西周用乐礼治国,在绘画和雕塑中用舞人代表,也代表高能量的精神领域美妙。最早中国的飞天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战国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升仙场景,东汉以后随着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传播更为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佛教和道教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成为敦煌佛窟的壁画代名词。
最好的飞天会做成佩,***是个文明世界的巅峰,借此传达对士大夫文人复古文化和对美好精神世界的向往。
谢谢邀请。
飞天(Gandharva)又称飞仙,佛教中天帝司乐之神,传说有佛陀出现的场合,一定有飞天存在。飞天源于古印度,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唐代盛行,最终超越了单纯佛教的意义,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寓意吉祥的艺术形式。
飞天的艺术表达充满异域风情,在唐代以前即广为传播,敦煌莫高窟壁画几乎均有飞天,南北朝及唐代的金铜佛像的背光上也多有飞天。唐代则将飞天的艺术形象表现在玉、石、玛瑙、水晶诸多材质上,并且脱离佛像单独存在,成为佩件或摆件。唐代玉雕飞天的特征明显,为唐代标志性的玉雕作品,真品存世不多,收藏价值很高。
早期飞天几乎都是依附于佛陀,在佛像两旁头顶飞升。北魏时期的一些制作复杂的大型金铜佛像,在制作过程中将飞天分铸,然后嵌入到背光上。这种方法时间上早于唐代独体飞天,是否开唐代飞天独立表达之先河,尚不得而知。
下面几图为北魏及唐代飞天。
图1. 纽约大都市博物馆藏北魏金铜佛像,飞天分铸后焊接至背光;
图2. 北魏金铜佛像,飞天及阿育王塔分铸,以榫卯式插入背光;
图3-7. 唐代金铜佛像,飞天与背光同铸。
图8-9. 唐水晶飞天。
谢邀。本人不玩玉也更不懂玉,但既然受到了邀请,就本人知道的有关知识回答下这个问题。
的确,玉飞天是因为佛而出现的,我们可以从我国发行的邮票上看出,飞天是怎样从佛逐渐地进化的。
壁画上身着胡服的“飞天”
T29邮票小型张上的“飞天”
T120(6一4)邮票上的嫦娥奔月
这些都反映了飞天是佛教造型艺术的一种题材,是一个特殊的品种,大多表现的都是凌空飞舞、奏乐散花的形象,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欣赏和喜爱,才使得它们有了独立存在的价值。
唐代的玉飞天
是挂件、配件还是摆件,应该是与它们的大小和玉饰的形态有关,到底是哪种多好象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但个人认为玉在古代都是作为避邪的,那么佩戴的可能应该是多一些。以上就是本人对唐代玉飞天的看法和理解,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玉文字的演变 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玉文字的演变 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5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