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字演变-法律的演变思维导图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从古代的法字了解现代法律的内涵特征
古代的法律多以皇权法为主也就是维护***统治的法律没有平等性。古代以型法维护统治。现在以法律维护平等。古代法律对应是设计统治阶级得利。现在的法律是为了维护平等保护弱小让弱者在社会中有被平等的权利。总之不一样的。
总的来说,在现代法律术语中,“法”字主要是指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范。在我国的法律中,“法”字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法律规范。
除了上述几字与法字有关外,古代作为社会规范的“礼”,也是法律,与法有一定的联系。当然,礼不是诉诸刑罚的。
我国古代法制史演变
按照发展的阶段及风格特色等粗略的标准来划分,中国法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法制、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和近现代法制三个大的部分。
原始社会末期以祭祀祖先仪式为核心的 “ 礼 ” 由习惯逐渐演变为法 。夏朝国家形成伊始,法制尚处草创阶段,奉天罚罪的法制观 《左传》中记载的 “ 禹刑 ” ,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习惯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春秋时期的立法主要注意成文法的公布:铸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郑国/子产)、竹刑、铸刑鼎(中国法制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赵鞅)。
北朝制定的北齐律,全面总结了自李悝《法经》以来历代的立法经验,在法典体例、篇章结构、律文内容等各方面均有所创新,使之成为代表当时最高立法水平的一部成文法典,在中国古代立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律发展到一定程度 。一批专门研究法律的人。中国法学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先秦时期。秦汉至清末。清末至中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我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是以“礼”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中国法制史》)。“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统一法典结构,一部法典把民法、刑法、诉讼发、经济法的内容都装进去了。宗法制度的影响很大。
最早成文法
1、法律分析: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乌尔纳姆法典》。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2、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左传·昭公六年》记载“三月,郑人铸刑书”。
3、D项正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指1787年由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1789年3月4日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从制定的时间以及成文宪法上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4、刑书。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是《刑书》,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5、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在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
6、《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9197.html